近日,江蘇省2020年度“十佳環境保護改革創新案例”揭曉,宿遷市排污單位全過程監控管理平臺成功入選。
隨著污染防治標準的提高及環保監管工作的深入開展,部分排污單位的生產排污、治污不規范甚至是在線監測數據造假、偷排漏排等問題逐步暴露。為解決這些問題,宿遷市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手段促進污染防治及監管工作的提升。
2017年起,宿遷市生態環境局就采用新型無線通訊監測設備、國內首創對排污企業生產設施、治污設施進行用電監控,研發“有動力治理污染設施用電狀況監管云平臺”,取得了良好的監測效果,引來全國各地環保局考察學習及推廣應用。之后又在此基礎上,對排污企業的重點工藝參數進行工況監測,并應用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實現污染源“過程+結果”全過程監管,進一步提升對排污單位的監測監控能力。
排污單位全過程監管平臺具備總體預覽、一企一檔、數據查看、組態監控、異常告警、自查自糾、決策分析、視頻監控等八個方面功能,具有全過程監測、可視化展示、個性化建模、關聯性分析等特點,實現了監測監控整合、數據互相驗證和數據關聯分析。
監測監控整合主要是整合用電監控、工況監控、在線監控和視頻監控,運用物聯網傳輸技術,將監測監控數據上傳平臺,進行數據整合及融合,為開展數據相互驗證及關聯分析奠定大數據基礎。
數據互相驗證則是綜合利用用電監控和工況監控的過程數據、在線監控的結果數據以及視頻監控信息,進行比對分析,進行數據的相互驗證,能提高及保證監控數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避免單項監控的弱點和盲區。
數據關聯分析是大數據技術在生態環保領域的應用,也是本平臺的重要特色之一,通過用電數據、工況數據、在線數據、視頻數據的關聯分析和數據挖掘,發現企業排污異常狀況,發現企業偷排、漏排、數據作假等各種不正常狀況等,為環境監管決策提供依據。
當前,宿遷市生態環境局已將全市9212個用電監控點、666個工況監控點、328個在線監控點、135個視頻監控點的監測監控數據進行了整合,實現生態環境局對全市695家重點排污單位從用電、工藝過程監控到排污結果監測的全過程無死角環保監管,極大提高了企業排污監管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排污單位全過程監管是應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及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在環保監測監控方面的重要成果,是環保監管工作從粗放走向精準、從結果走向全過程、從單項監控走向綜合監控,實現精準有效監管的必由之路。豐富宿遷市的生態環境環保監管方式,進一步完善環保監管理論,是宿遷市生態環境局在環保監測監控領域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