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省生態環境廳、文明辦、教育廳、文旅廳發出通知,南通環境教育館、金陵水鄉·錢家渡、江蘇省泗洪中學、徐州潘安湖濕地公園、鹽城大縱湖國家濕地公園、光大水務(蘇州)有限公司等6家單位成為首批“江蘇省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
江蘇省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展示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成果與開展生態文明實踐活動的重要場所,是向公眾普及生態環境科普知識、宣傳生態文明建設成就、提高公眾生態文明素養、拓寬公眾參與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實踐的重要陣地。
今天,就隨小環一起走進江蘇省泗洪中學來看一看吧~
2021年2月19日,江蘇省泗洪中學被命名為“江蘇省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江蘇省泗洪中學是江蘇省四星級學校,國家級示范高中。占地300畝,在校師生近4千人。泗洪中學校園環境優美,水榭亭臺,鳥語花香,多年來,泗洪中學已形成了生態教育辦學特色,在生態教育方面具有前瞻性和示范性,并在全省產生較大影響,同時對皖北和豫東部分地區產生了積極輻射。
泗洪中學將生態文明教育的建設與發展納入學校長期發展規劃,參透到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生態文明教育經費優先保障,生態文明教育師資重點培養,結合“地球日”“環境日”與市、縣生態環境局、濕地保護區聯動,開展特色鮮明的生態科普宣傳。
湖邊人工林觀鳥
開展“濕地大課堂”活動
泗洪中學先后建造了生態文明館、生態園、宿遷市泗洪縣野生動物傷病救護中心、泗洪文史民俗館、木化石館。生態文明館主要包括生物的分類與進化、洪澤湖濕地鳥類標本、海底世界、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等內容,以標本、展板、手翻書、電子互動閱讀、投影等形式為公眾展示生態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生態科技館
學生在生態文明館學習
生態園是一處校園內濕地,各種典型的濕地植物也招引了多種濕地鳥類在此棲息與繁殖,增強了生態園的生態教育功能,給師生提供了親近自然的機會。
生態園小濕地
在濕地觀測鳥類
野生動物傷病救護中心多年來救護傷病動物近千只,其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200多只。學生參與的救護與放生活動,提高了他們保護野生動物的熱情。
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該校開發了《洪澤湖濕地》《環保,讓我們一起行動》《洪澤湖鳥類》《洪澤湖生物多樣性》《洪澤湖鷺鳥》等生態教育校本課程;還將生態文明教育推廣學校,先后為兄弟學校開設生態保護講座20多次。該校的生態教育活動緊緊圍繞洪澤湖濕地,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先后發現60多種洪澤湖濕地鳥類新記錄,為當地的生態保護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城頭實驗學校開展愛鳥知識講座
泗洪中學2001年被省生態環境廳、教育廳命名為江蘇省綠色學校、2012年成功申報“江蘇省生態教育課程基地”、2017年成功申報“江蘇省考古教育課程基地”、2019年成功申報“江蘇省地質與防震減災教育課程基地”,2004年榮獲“全國表彰綠色學校”(第三批)、2005年被省科技廳、省科協、省教育廳命名為“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2010年-2014年被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10年榮獲江蘇省首屆“江蘇省生態文明號”稱號、2017年榮獲“江蘇省科學教育特色學校”、2020年榮獲“江蘇省科學教育綜合示范學校”。
報刊媒體多次報道該校生態文明教育的事跡。生態輔導教師先后被多次評為省優秀中小學科技輔導員、全國綠色學校工作優秀老師、地球獎、福特汽車環保獎、斯巴魯生態保護獎獲、省首屆環保十佳人物。教師在《環境教育》上發表多篇生態教育的論文;學生的生態調查作品兩次榮獲省“美境行動”特等獎。
下一步,泗洪中學將在已有的基礎上,創建“低碳生活”展館和“生態與環境”實驗室,以更加豐富的生態文明展教資源,為區域性和全省中小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搭建新的平臺。
自媒體直播
展館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