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下午,宿遷市政協副主席張華賢帶領市政協污染防治監督小組成員,就全市醫療廢棄物處理開展專題民主監督,市生態環境局、市衛健委分管負責人參加。
市政協污染防治監督小組一行實地查看了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療機構)、宿遷中油優藝環保服務有限公司(醫療處置企業)醫療廢棄物處理現場,對醫療廢棄物的產生、貯存、運輸、處置等環節進行詳細了解。
在隨后的座談會上,市生態環境局、市衛健委介紹了全市醫療廢棄物處理工作相關情況。
三段數據看懂
我市醫療廢棄物面上情況
醫廢產生情況
至2019年底,我市共有固定床位的醫療機構232家,無固定病床的各類診所、衛生室共有1433家。近三年來,我市醫療廢物產生量呈逐年增多的趨勢。
醫廢收運輸情況
全市醫療廢物集中收集、運輸和處置均由宿遷中油優藝環保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實現了全市一級以上醫療機構48小時收集,三級醫院24小時收集,疫情醫廢12小時收集。
醫廢處置情況
自2005年以來,我市醫療廢物一直由中油優藝和光大生活垃圾電廠負責處理。中油優藝主要負責醫療廢物的消毒處理,光大生活垃圾電廠主要負責消毒處理后醫渣焚燒處理,產生飛灰送往小嶺生活垃圾填埋廠進行填埋。
咱生態環境部門具體咋做的?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危廢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門負責醫廢處置工作。在疫情管控期間,制定《宿遷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醫療廢物應急處置預案》,提出醫療廢物管控目標、處置原則等,全市醫療廢物處置落實一個“快”字。
(二)強化執法監管。督促指導醫療機構加強醫療廢物的內部管理,實現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規范貯存、定期消毒。醫廢處置單位嚴格落實危廢規范化管理要求,確保醫療廢物安全規范處置,杜絕二次污染。采取 “雙隨機”檢查、明查暗訪及重點督查等多種方式,加強對醫療機構、醫廢處置單位的執法檢查,嚴厲打擊涉及醫廢的違法犯罪行為,督促企業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要求,實現醫療廢物處置全過程閉環管理。
(三)做好幫辦服務。在疫情期間,印發《宿遷市生態環境局服務企業復產復工環境管理六條措施》,危廢經營許可證到期的企業可以順延至疫情結束后辦理,有效解決當前企業復產復工面臨的環境問題。針對疫情管控期間道路封賭問題,多次協調市衛健委、交通局和公安局等單位,暢通醫廢運輸渠道,確保醫廢及時處置。針對我市環境執法人員、醫廢處置單位防護物資不足情況,多次向市政府、省生態環境廳匯報,并與其他設區市生態環境局聯系,請求協調給以解決。疫情期間,解決中油優藝200套防護服,解決現場執法人員KN95口罩1000個、防毒面罩85個、護目鏡120個、防護服150件、手套200副。針對宿遷市傳染病醫院缺少污水處理設施問題,多次聯系污水處理單位,針對醫院廢水特點,篩選處理方案和工藝設備,利用3天時間,幫助宿遷市傳染病醫院安裝污水處理設施到位。
座談會最后張華賢強調,要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增強做好醫療廢棄物處置工作的責任感;突出重點環節,扎實抓好各項措施落實;強化執法監管,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醫療廢棄物規范處置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機制,不斷提升醫療廢棄物監管工作水平,為維護人民健康作出應有的貢獻。
小環叨叨: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醫療廢棄物產生和處置情況工作總體部署和要求,強化組織領導,創新工作機制,狠抓醫療廢棄物產生、收集和處置工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全市醫療廢棄物得到安全有效處置,醫療機構的污水處理設施及城市污水處理廠全部正常運行,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為全市人民提供了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