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沭陽經濟開發區的正將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車間里,工人們正忙著生產為橡膠、塑料顆粒企業配套的自動稱量設備,該設備可以有效降低粉塵污染問題。企業負責人說,之所以選擇投資宿遷,就是因為企業發展定位與宿遷綠色發展理念相吻合。
在宿遷,像正將自動化這樣秉承綠色發展理念的企業越來越多,正如宿遷市委書記張愛軍所說,綠色是宿遷最亮的底色、最美的風景,也是對宿遷最生動的表達、最形象的詮釋。立足“江蘇生態大公園”定位,宿遷始終堅持四化同步綠色跨越,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六增六強”,在更高起點開拓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嶄新格局。
夯實綠色家底,像保護眼睛
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每天清晨,家住宿遷市區皇冠國際小區的高厚君都會到古黃河水景公園鍛煉。“出門兩三百米就是公園,跑跑步跳跳舞,既鍛煉身體又放松心情,真是難得的‘福利’!”讓越來越多宿遷市民享受到“綠色福利”,是宿遷不斷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生態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綠色家底更加殷實、生活環境向善向好的生動注腳。
對于綠色的追求,宿遷人孜孜不倦,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以最嚴格的標準整改環境突出問題,用最嚴實的舉措擴大生態環境容量,深入實施“2330”工程,重點開展黑臭水體、畜禽養殖污染兩項治理,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解決30項突出環境問題,不斷厚植生態家底、富集綠色資源。
在不久前開展的省級環保督察中,宿遷僅用兩個月時間,就把396個反饋問題全部階段性辦結,關閉取締問題企業53家、立案處罰53起、立案偵查2起、刑事拘留2人。宿遷還以此為契機推出一系列快、準、硬的生態治理措施,重點推進大運河城區段沿線和駱馬湖東岸“一線一岸”環境綜合整治、黑臭水體整治攻堅戰、工業企業達標排放等六項專項治理,縱深推進“兩違三亂”整治工作,全市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
圍繞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宿遷從環境治理體系上破題,劃定生態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紅線”,并探索建立健全環保信用評價、信息強制性披露、嚴懲重罰等制度。以建設生態河湖為總目標,宿遷市在年初編排105個工程類項目和41個管理類項目,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污水收處能力提升、退漁還湖、斷面達標等六大行動,進一步筑牢了碧波綠水的守護屏障,創成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入選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上半年,全市26個省考以上斷面全部達標,水質達標率達100%。在江蘇省生態辦公布的《2018年江蘇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調查報告》中,宿遷百姓生態環境滿意率達91.6%,為全省最高。近九成百姓對土壤質量、環境綠化、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滿意,八成以上百姓對宿遷空氣質量和公共廁所衛生條件滿意,共11項調查指標蟬聯設區市第一名。
發展綠色產業,以“含綠量”
提升發展“含金量”
生態是底色,發展是根本,產業選擇是關鍵。宿遷持之以恒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綠色產業,努力以“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對綠色發展理念的堅守、優良營商環境的打造、城鄉統籌發展的推進,為宿遷綠色建材產業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冠牛木業董事長龐軍表示,這些是企業選擇落戶宿遷綠色建材產業園的重要原因。發揮“運河城市”的特殊地理優勢,宿遷以運河宿遷港產業園、宿城經濟開發區為主陣地,構建起綠色建材產業集聚區,吸引30多家企業進駐,綠色建材產業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9月11日上午,在江蘇韓電電器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冰箱、洗衣機等產品整齊地通過傳送帶進入包裝箱。該公司是宿遷經開區智能家電產業的延鏈補鏈項目。
瞄準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宿遷把新型工業化作為綠色跨越的第一抓手,對全市產業體系進行優化,積極構建市域“5+4”產業新體系,即重點發展機電裝備、紡織服裝、食品飲料、綠色家居、新材料五個主導產業和新型電子信息、新型碳材料、新型成形制造、無人機四個先導產業,加快構建工業綠色發展格局。
為從源頭上給生態減負,宿遷摒棄“撿到籃子里都是菜”的陳舊招商觀念,全面升級招商戰略,構建“168”招商體系,推行產業招商、專業招商、園區招商。宿遷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昊說,聚焦項目規模、聚焦科技含量、聚焦重點產業、聚焦畝均投資量,宿遷以“項目建設突破年”活動為抓手,著力提高招商質量,全力在招大引強上實現新突破,實現畝產“含金量”和“含綠量”雙提升。
轉化綠色資源,生態優勢
變成發展優勢競爭優勢
中國生態四項賽、國際壁球精英賽等多個精彩賽事在9月的宿遷舉行,年內游客人次和旅游總收入繼續保持10%以上的增速,“花木之鄉”“蔬菜之鄉”越來越多。向生態要效益,宿遷大力發展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高科技的旅游產業、運動產業和高效農業,綠色資源不斷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
中國生態四項公開賽在宿遷連續成功舉辦七屆,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張志堅認為,作為全國首個將生態文明和全民健康結合起來的戶外品牌賽事,中國生態四項公開賽走出了一條體育與生態和諧發展的道路。
泗陽縣現代農業產業園今年4月正式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做大做強食用菌、設施園藝、休閑觀光等特色主導產業,產業園積極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創新農民增收利益聯結機制,探索出一條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路徑。2018年,產業園實現總產值42.8億元,輻射帶動1.4萬名農戶增收致富,園區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縣平均水平35%。
據宿遷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占武介紹,宿遷正深入實施生態高效農業倍增計劃,加快打造千億級三產融合型農業,年內花卉苗木、綠色果蔬、生態水產等六大百億級產業產值占比將達70%以上。為此,宿遷今年先后在山東壽光、福建泉州等地舉辦多場農業投資環境說明會,先后引進農產品生產加工、休閑農業、循環農業項目近20個。
搭乘“互聯網+”快車,宿遷農產品還積極“觸網”銷售。全市擁有農村網店5.77萬家,創成省級“電商鎮”17個、“電商村”41個、農村電商特色園區12個,“淘寶村”數量連續四年全省第一,農產品電商年銷售額突破110億元。26萬低收入農戶從電子商務中受益,4.01萬低收入農戶實現增收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