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宿遷,
綠意蔥蘢,草木馥郁,
一派生機。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宿遷美麗的名片,也是經濟發展最大的資源優勢。日前,宿遷印發《宿遷市生態環境系統服務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制定出臺15條“硬措施”,推進經濟發展高質量和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雙提升。來,跟著速新聞記者一起劃重點。
一、服務產業布局優化調整
落實“北控、東優、南限、西拓”的發展策略,優化整合中心城市現有園區的空間布局,控制工業用地總體規模,結合“三線一單”的成果,制定城區清風廊道發展的正面清單和宿遷經開區、宿遷高新區、蘇宿工業園區及宿城經開區發展的環保負面清單。
二、深化園區集成改革試點
在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展省級工業園區集成改革試點,從優化環境準入、優化資源配置、推動多元共治等方面入手,力爭解決一批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管理難題,形成”1+1>2“的示范效應,放大政策扶持和改革集成效應。
三、合理配置生態環境資源
落實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幫助重點管理行業的企業單位,通過交易獲得排污權。建設項目擬批復的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與總量平衡方案核定的總量變化幅度在20%以內的,無需重新進行總量平衡,由屬地通過其他減排方式予以解決。全市各縣區(園區)在完成年度減排和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前提下,對國家鼓勵且投資總額達3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重大產業項目,項目所在地平衡排污總量指標確有困難的,幫助其在市域范圍內解決;投資總額達10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重大產業項目,協調省級儲備指標統籌解決。
四、提高區域污染防治能力
分年度組織實施污染物減排工作,為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輕的項目騰出空間。繼續開展“散亂污”整治專項行動,嚴格按照“關停取締、整合搬遷、升級改造”實施分類整治。
五、實施化工園區環境深度治理工程
定期開展園區網格化環境質量監測,園區環境質量不達標的,立即查找主要影響企業并對其實施停產整治;不能確定具體企業的,園區內產生該類污染因子的企業或超標點所在局部區域企業應停產整治;企業全部達標并執行最低排放限值而環境質量仍不達標的,采取限產措施。
六、發揮生態建設典型示范引領
積極推動泗洪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在全市形成典型示范引領,切實把“兩山”理論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指導各地通過生態創建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生態文明發展水平,爭取再創成一批生態文明示范鄉鎮(街道)、村居,大力支持泗洪縣、宿豫區開展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區創建。
七、建立以排污許可證為核心的污染源監管體系
依托“生態環境共建共治共享信息管理平臺”(以下簡稱“三共平臺”),打通排污許可證、移動執法、企業用電量監控、信用管理、環評審批等業務系統,利用信息化技術對企業污染防治行為科學研判、提前預警、友情提醒,促進企業對存在問題及時整改,對違法行為輕微且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企業暫緩立案;對屢教不改、惡意違法違規排污的企業,堅決依法從嚴查處。
八、實行環境問題體檢“一企一策”
持續深化“百名環保人員進百企”活動,提前介入、超前服務,對重點排污單位實現全覆蓋,實行以企業為責任主體、園區統籌協調、第三方咨詢機構開展的環境問題體檢制,建立企業問題庫,一次性拉出問題清單,一次性告知到位,幫助企業解決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引導企業在穩定達標排放的基礎上開展深度治理。
九、提升監測監控服務能力
加快推進省宿遷環境監測中心與宿遷市生態環境監控服務中心業務用房建設,增購儀器設備,實現污染源監測能力全覆蓋。以共享為原則、不共享為例外,依托“三共平臺”,整合各縣區現有的業務系統,實現省市縣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整合生態環境系統對公眾、企業的服務平臺,讓公眾了解環境狀況、反映環境問題,企業辦理業務、提出訴求更方便、更快捷。
十、深入實施綠色金融政策
將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環境管理規范的企業納入綠色金融支持范圍,積極爭取“環保貸”等低息優惠貸款、貼息等政策,引導資本進入生態環境領域。組織100家企業開展綠色金融政策專題培訓。
十一、積極爭取中央
加強環保項目庫建設,對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優先推薦納入省級環保資金項目儲備庫。積極爭取資金支持企業開展環保治理,提高和擴大對企業的環保專項資金補助比例及范圍。做好中央、省級切塊資金以及市級環保專項資金分配,資金向環境整治任務重、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的地區和項目傾斜。
十二、規范中介市場管理
出臺全市生態環境領域中介機構管理辦法,規范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驗收、環境監測、工程治理等第三方機構的管理,對弄虛作假、不負責任的機構和從業人員禁止在市域范圍內開展業務,確保企業能獲得優質的環境咨詢、污染治理服務。
十三、實施大氣管控差別化
科學實施差別化管理措施,對污染治理水平國內領先、穩定達到超低排放限值的企業或生產線,保障城市正常運行和居民基本生活的企業或生產線,以及能夠嚴格落實省、市工地管控要求且施工場地內的非道路機械全部使用國六標準汽柴油、無冒黑煙現象的建設施工企業(爆破、破碎、拆除、土石方作業除外),免予執行應急停產等管控措施。相關名單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和行業監督。
十四、實施定向精準幫扶
選擇一批空氣質量、斷面水質不達標或環境矛盾突出地區,集中力量和資源,開展進駐精準幫扶。優化“立即交辦、督辦催辦、辦理公示、限時辦結、主動回復、事后回訪”流程,構建完整責任鏈,倒逼強大執行力,有的放矢地幫助解決難題。
十五、開展全方位宣傳培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宿遷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強組織領導、細化責任分工、強化督查考核,推動15條“硬措施”落到實處,守住“環境質量只能變好,不能變壞”底線,推進宿遷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