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陽縣1-10月救助臨時困難群眾1.3萬人次
2024年11月19日06:19 來源:沭陽縣民政局
今年以來,沭陽縣在全面做好兜底保障的基礎上,堅持四措并舉加大臨時救助改革創新,持續提升救助時效,截至10月底,發放臨時救助金1015.04萬元,惠及困難群眾12550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6.80%、36.14%。
推行免申即享,救助效應發揮更及時。探索建立臨時救助免申即享救助機制,沭陽縣民政局牽頭建立數據信息共享和預警監測機制,強化與醫療數據銜接,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支出型困難家庭四類低收入群體和困境兒童、困難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因患重大疾病醫療支出自費超1萬元(含)的困難家庭,主動介入及時救助,截至目前,實行免申請救助1056戶,發放救助資金289.65萬元。
提高分類標準,資金效應發揮更充分。分類別提高救助標準,其中,對急難型臨時救助,根據急難發生情形分別設置上限為低保標準的2倍、6倍和8倍;對支出型臨時救助,根據不同困難群體類別及支出情形分別設置為低保標準的12倍、15倍和24倍;對基本生活陷入極度困境、救助金額已達上限仍有困難的對象,采取“一事一議”方式提高救助標準。
拓展救助方式,救助聯動聯辦更便捷。按照先臨時、后常態,先基本、后專項的原則,根據困難群眾家庭的經濟狀況,加強與基本生活救助、專項救助和慈善幫扶的有效銜接,通過“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對象納入救助范疇,實現同步申請、同步審核、同步辦理。今年以來,已完成醫療救助235人、慈善救助897人、廉租房7戶、危房改造12戶、小額貸款358戶。
健全工作機制,救助服務提供更溫情。取消急難救助戶籍地限制,急難發生地民政部門經核實后直接予以救助;探索救助多樣化,采取“資金+實物+服務”的方式開展臨時救助;建立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對救助金額在低保標準2倍以內的臨時救助,由鄉鎮(街道)審批發放。今年1-10月,向鄉鎮(街道)撥付臨時救助備用金170萬元,已發放135萬元,惠及3461人次;采購、發放棉衣棉被、米面糧油和輪椅拐杖等救助物資65.3萬元,惠及困難群眾3553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