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宿遷交通運輸部門堅持以深學促實干,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往深里走、往實里走。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將黨史學習教育與為服務群眾相結合,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
船舶駕考“便民班”,實現漁民減負增技。持續開展“送學下鄉進島村”活動,市運輸服務中心船務科主動對接宿遷船員培訓學校,為參加船舶駕駛證技能培訓的漁民辦理登記、報名等手續,把船舶駕駛證技能培訓班開到了漁民家門口,為更多漁民發揮自身特長,成功轉崗成為護漁員、船員等船舶駕駛相關工作提供就業培訓服務。僅往返路費和住宿吃飯等三項費用就為每個漁民節省1600元左右,前兩期船舶駕考“便民班”160名漁民參加培訓考試,為漁民節約費用近30萬元。
高鐵“便民車”,讓乘車更有溫度。6月27日,全省首趟“高鐵便民車”從宿遷沭陽縣城區發車。這是宿遷市交通運輸局在宿遷地區暫未通達高鐵的沭陽、泗陽縣,試點開行定時定點定線、安全便捷舒適、直通周邊高鐵站、具有定制班線屬性和特定服務功能的專線班車。“高鐵便民車”發班時間和間隔與高鐵時刻表無縫銜接,可在“落客”平臺直接下車進站。目前,累計發送1495班次,發送旅客量5311人次。
船舶檢驗“便民室”,實現減負增效。在船檢科成立船舶遠程數字檢驗工作室,由6名驗船師組成,利用“互聯網+”智能化信息技術,以“數字檢”代替“人工檢”,積極探索船舶遠程視頻檢驗,既提高了檢驗效率,減輕了船名負擔,又降低了辦公成本。截至目前,已完成72艘內河船舶遠程視頻檢驗發證,為船民節約至少25萬余元成本。
維修備案“便民包”,變服務“一公里”為“零距離”。機動車維修管理科工作人員背著背包上門服務,把辦公室搬到機動車維修企業,為宿遷汽配城內需要新辦、續辦機動車維修經營備案的企業進行上門辦理。現場審核企業的營業執照、技術人員職稱、維修制度、環境保護措施等相關材料。現場指導幫助業戶在“運政在線”APP上注冊賬號,進行機動車維修經營備案網上申報。現場打印送達《機動車維修經營備案表》。目前,已背包上門服務193次。
“交郵”融合“便民站”,服務鄉村振興發展。通過鎮村公交運力及公交網絡優勢,將郵件快件由鎮村公交車輛代運代放,利用“客運+物流”模式,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解決農村快遞規模小、區域分散導致的配送成本高等難題,實現“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物流模式,帶動農戶致富,服務鄉村振興發展。今年7月,宿遷首個“交郵融合”驛站泗洪縣孫園鎮快遞合作點正式投入運行,預計到2023年鄉鎮農村物流服務站不少于13個,村級農村物流快遞服務點不少于1000個。
大站快車“便民線”,群眾出行更快捷。針對現有城區至高鐵宿遷站公交線路綠燈通過率低、停靠站點多、運行時間長等問題,今年6月,新開通高鐵站大站快車便民服務公交專線。單車每天運行8個班次,票價執行低票價1元制,實行刷卡優惠并支持掃碼支付。發車時間對接南京、上海等重點高鐵線路到站時間,保證高鐵班次發車前30分鐘左右公交車到達,返程在高鐵班次到達后延遲15分鐘左右公交車發車,沿途采取有乘客下車停靠,無客下車不停模式。
下一步,宿遷交通運輸部門將繼續廣開言路、集思廣益,持續有效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體現在為民服務的生動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