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經開區:稅務“春風”吹 昂揚“創新路”
2024年06月08日18:20 來源: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稅務局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當今時代的重要議題,在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下,發展新質生產力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國家稅務總局宿遷市稅務局聚焦主責主業,靠前輔導稅費優惠政策,定期跟蹤走訪重點企業,為企業創新升級、綠色發展傳輸“稅力量”。
坐落于宿遷經開區三棵樹街道佟圩社區的漁樵種植專業合作社創新探索了種植養殖相結合、有土無土互耕耘的新型生態農業模式,采用無土種植水生蔬菜的方式來消納養殖豬產生的糞肥,引進能四季生長、吸肥能力強的四季水芹,將豬糞處理轉化為水芹的有機肥料,巧妙化解水污染。在水面種菜的同時,水下還套養魚類,實現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
“走上農村創業這條路,根本上還是對農村的熱愛。在我看來,農村有很多機遇,農業絕不僅僅是種田,‘新農人’更要用新思維、新技術去發展新農業,建設新農村。”漁樵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姚路路向稅務干部介紹道。“在我們探索漁樵種植養殖合作社的過程中,也向稅務部門咨詢過關于開票和申報納稅相關事項,稅務局的同志們對現代新農業種養殖模式十分支持,耐心地介紹農業養殖免征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并幫助我們快速完成了稅務的備案登記,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了國家稅收政策對農業發展的關心和支持。”
據了解,宿遷經開區稅務部門將漁樵種植專業合作社列為重點培育企業,定期跟蹤走訪,及時宣傳國家最新出臺的稅費優惠政策,調研合作社面臨的困難問題,在保障好企業發票供應的同時,主動聯系其他分公司所在地稅務部門,為其開通綠色通道,幫助快速完成稅務相關登記、優惠備案以及定期申報等事項,將先進的生態循環農業種養殖經驗更快推廣到全國各地。
按照生態學和經濟學原理,以現代生物技術為核心支撐,運用傳統有效作業經驗的生態循環農業,能夠獲得較高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可以為農業生態環境治理、農產品結構調整、農業質量提升提供系統解決方案,是農業方面的新質生產力。目前,漁樵“畜禽一菜一魚”模式已在全國建立100多個推廣點,推廣面積達2萬余畝。
“我們將持續突出深化農業技術創新,加快研發推廣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先進環保技術及減量增效技術等前沿技術,大力開展清潔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關鍵技術研發,積極研究與運用生態導向型農業生產新科技、新手段、新設施,推動生物技術與生態循環農業各環節融合。”談及企業發展創新之路,姚路路動力十足。
下一步,宿遷經開區稅務局將針對創新技術開發、環保資源利用、農產品生產等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實行“一對一”上門輔導,全鏈條梳理生產經營過程中涉稅事項,幫助合作社充分享受政策紅利,譜寫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的更大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