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一系列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減稅降費政策成為市場主體在復工復產中行穩致遠的重要保障。江蘇宿遷稅務部門嚴格貫徹落實各項優惠政策,持續優化稅收服務舉措,為落實“六穩”“六保”貢獻“稅務力量”。
減稅降費厚筑“壓艙石”
“稅收改革的紅利一路伴隨企業的發展壯大,特別是這幾年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不僅有力促進公司降低成本、擴大營收,更增強了發展后勁,提振了發展信心。”江蘇吉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葛亞說。2019年,吉福新材料公司營業利潤率較2018年翻了一倍,研發費投入也同比增長41.35%,公司成功通過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當年僅稅率優惠一項就為企業減免了310萬元的企業所得稅。
作為中國農機百強企業,泗洪油嘴油泵每月要為396名職工繳納社保22.93萬元。今年以來,公司享受疫情期間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全免和醫療保險減半征收優惠政策,2-6月份,直接為企業減免社保費114.65萬元。據測算,將疫情期間的社保費優惠政策延長至年底,可為企業減負近260萬元。“今年的減稅降費力度持續加大,將抗擊疫情的優惠政策延續到年底,這增強了我們渡過疫情難關的信心!”江蘇泗洪油嘴油泵有限公司財務經理孫學子表示。
不只是企業,國家聚焦幫助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渡過疫情難關的減免政策,為眾多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降下了解渴的“及時雨”。宿城區古城街道好又多超市享受小規模企業增值稅征收率由3%降為1%優惠政策,今年3月份以來,超市直接享受到了2317元的增值稅減免。“減免的稅相當于一個月的房屋租金哩!”超市老板吳國棟說。
退稅提速降下“及時雨”
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使得許多外貿出口企業正經歷復工復產后的“倒春寒”,外貿訂單取消、產品積壓,回款周期加長、生產受限,企業運營成本支出壓力大,不少復工復產的外貿企業亟待退稅款這一資金“活水”。
斯迪克新型材料(江蘇)有限公司是制造功能性薄膜材料和電子級膠粘材料的生產型出口企業,年銷售額近6億元,產品95%以上的出口量集中在韓國、日本。3月份以來,由于主要出口國疫情影響,先后收到多個客戶停止發貨通知,企業一季度出口量比上年同期減少近45%。
“在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稅務部門為我們搶抓生產帶來了資金活水,為公司保產量、穩定單注入了強大信心。”公司財務負責人張明哲介紹,1-5月,稅務部門為該公司辦理增值稅出口退稅548.86萬元,減征社保費32.97萬元,為公司加快資金周轉,降低疫情影響起到重要作用。
據了解,為支持外貿出口企業穩定發展,宿遷稅務部門從便利出口企業申報、加快退稅審批等方面入手,采取資料全程“網上報”,紙質證明“延后補”、收匯相關事項“容缺辦”等措施,加快出口退稅效率,切實減輕企業辦稅負擔,助力企業渡過難關。
同樣,從事特寬家紡及面料生產銷售的江蘇歐皇紡織科技有限公司也感受到了出口退稅的“加速度”。受到疫情影響,今年以來,公司銷往尼日利亞的訂單較上年減少了約50%,向外拓展業務的空間嚴重收窄,產品庫存積壓嚴重,擠占了大量資金。在泗陽稅務部門工作人員協助下,32萬元的出口退稅快速到賬。“這筆退稅款雖然與正常水平的退稅額度相差較大,但是來得及時,退的快速,穩定了人心。”公司財務負責人單利萍說。
今年1-5月份,泗陽縣稅務部門通過非接觸方式為78家企業辦理出口退稅7200萬元,為企業復工復產后應對國際疫情蔓延的挑戰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精準服務積聚“動力源”
今年針對疫情防控出臺的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涉及稅費多、優惠力度大、受益主體廣、落實時間緊。為了讓政策紅利落實落地,宿遷稅務部門按照“支持防護救治”“支持物資供應”“鼓勵公益捐贈”“支持復工復產”四大類梳理12項稅收優惠政策,編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稅收優惠政策辦稅指引》,通過“政策郵遞送達”、線上推送,加大優惠政策的宣傳。
“公司產能的擴大導致原來的發票量無法滿足訂單需求,給我們的生產經營帶來了影響。我們正準備求助,稅務部門就主動打來了電話,問我們發票夠不夠用。”賽得利(江蘇)纖維有限公司財務人員吳玉鳳說。
稅務部門遠程輔導該企業在電子稅務局里提交增量供應發票的申請,并迅速完成審核,每月提供限額百萬的發票1400份,同時積極引導該企業通過自助辦稅終端或郵寄方式領取發票。
同樣感受到溫馨服務的還有宿遷港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胡尊玲。作為一家從事畜禽養殖的企業,受到疫情影響,港晟農業同樣面臨資金不足、經營困難的窘境。4月份,轄區稅務分局在大數據巡察時發現,該企業在2020年第一季度申報了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得知情況后,稅務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啟動退稅流程,并派專人上門輔導,詳細講解疫情期間所有優惠政策,并對具體操作流程進行實地操作演示,確保企業不會再次申報錯誤。
“這對于我們來說不僅是多出一筆能用的現金,更是告訴我們在困難時刻,黨和國家一直在我們身邊。有這樣的后盾,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能挺過去!”胡尊玲感慨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