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烈士褒揚紀念工作新聞發布會介紹提綱
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2020年12月)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下面,我把全市烈士褒揚紀念工作工作開展情況,向大家作簡要介紹。
近年來,我市遵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指示要求,著力加強烈士褒揚紀念工作,營造緬懷烈士、崇尚烈士、學習烈士的濃厚氛圍,來告慰在宿遷這片熱土犧牲的革命先烈。
一是全面摸清底數。去年以來,我們組織各縣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對所有烈士紀念設施進行調查摸底,對墓址、事跡或情況不明的,通過查閱史志、外出尋訪以及公開征詢等,走訪相關單位、老軍人和查閱文史記載等佐證資料,全部摸清了每一處烈士紀念設施的基本情況,并對每位烈士的姓名、出生日期、參軍時間、參加的戰斗、犧牲的時間和地點等情況逐一核對,并對有關缺項進行補充和完善。經過普查摸底,目前,全市共有烈士紀念設施80多處(其中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有2處,分別是宿遷烈士陵園〈宿北大戰紀念館、宿北大戰烈士陵園〉、泗洪烈士陵園;省級烈士紀念設施2處,分別是沭陽縣吳集烈士陵園、泗陽縣愛園烈士陵園);安葬在烈士陵園內的有名烈士1382名;散葬烈士1621名;《宿遷烈士英名錄》正在緊鑼密鼓收集整理中。宿遷烈士陵園、泗洪烈士陵園、雪楓墓園、沭陽烈士陵園、小蔡集烈士陵園等5個烈士陵園被授予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潼陽鎮烈士陵園等6個烈士陵園被授予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二是強化設施建設。不斷加大投入,加強對烈士紀念設施的規劃、建設、修繕、管理維護。近幾年,全市先后新建淮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紀念館、程道口戰斗紀念館、宿北大戰紀念館新館、大王莊新四軍四師師部舊址等烈士紀念設施。針對零散烈士紀念設施落后,不便管理的問題,各鄉鎮積極籌措資金,對轄區烈士紀念設施進行維護修繕。2019年,全市共向省廳申請烈士紀念設施建設專項補助資金共計488萬元,其中宿豫區宿北大戰烈士陵園建設資金300萬元,沭陽縣及其鄉鎮烈士陵園建設資金共188萬元。目前,這些烈士紀念設施正在施工建設中。
三是弘揚烈士精神。各地加強對烈士事跡的宣傳和弘揚,發揮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的宣傳作用,利用重大節日、紀念日組織干部職工前往烈士陵園,重溫入黨誓詞,接受傳統教育。廣泛組織悼念烈士的群眾性祭掃活動,為社會各界尤其是青少年提供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清明節期間各地烈士紀念設施均未對外開放,為方便群眾清明祭掃,我們利用互聯網和手機微信客戶端,組織開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主題紀念活動,倡導市民“網上祭英烈”,短短一周,我市參與“云祭掃”突破500萬人次。清明節前夕,我們邀請7名書法家開展“清明祭英烈,筆墨寄哀思”公益筆會活動,以書法作品這一獨特載體,緬懷革命先烈,弘揚烈士精神。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各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每年接待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部隊和學校等組織的烈士紀念活動2萬余場次,瞻仰祭掃50萬多人次,唱響了緬懷先烈、銘記歷史,傳承民族精神,激發奮斗力量的主旋律。
請問烈士親屬異地祭掃有哪些規定呢?
由于歷史等原因,許多革命年代犧牲的烈士沒有安葬在其親屬戶籍所在地或者常住地,近年來,烈士親屬到異地祭掃烈士的愿望越來越強烈。為滿足烈士親屬緬懷紀念需求,2020年3月,退役軍人事務部、公安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文化和旅游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做好烈士親屬異地祭掃組織服務工作的意見》。
《意見》對異地祭掃范圍作了新的規定,一是明確了“安葬地”的概念,指出“安葬地是指烈士墓或者骨灰存放處”,烈士墓包括單體墓和合葬墓,但不包括衣冠冢;二是增加了“紀念地”的概念,充分考慮安葬在境外或在境內無明確安葬地的烈士情況,指出“在我國境內無明確安葬地的,可就近選擇一處專門紀念烈士的紀念堂館、碑亭、塔祠、塑像或者篆刻烈士姓名的烈士英名墻作為紀念地”。
同時,《意見》規定“異地祭掃組織服務對象包括烈士的父母(撫養人)、配偶、子女、兄弟姐妹,如確無上述人員的,可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女婿、兒媳、公、婆、岳父、岳母等”。對比原制度,該規定適度擴大了適用范圍,充分考慮到無父母(撫養人)、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的情況,更加體現人文關懷,從政策層面加大了對烈屬的關心關愛力度。祭掃頻率,從“每三年一次”調整為“每年一次”, 同行人員不超過三人。對于部分烈士親屬年歲較大或者身有殘疾、體弱多病的情況,明確需自行安排1名身體健康的親屬陪同祭掃。
異地祭掃的烈士親屬在祭掃活動期間乘坐交通工具,憑“烈士親屬異地祭掃證明書”或者“烈士親屬異地祭掃介紹信”可優先購票或值機、安檢、乘車(船、機),并可使用優先通道(窗口);祭掃車輛在祭掃活動期間,憑“烈士親屬異地祭掃證明書”或者“烈士親屬異地祭掃介紹信”可優先通行,并優先享受加油、加水和車輛維修等服務。文化服務方面,異地祭掃的烈士親屬,在祭掃活動期間到國有文化文物系統所屬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和實行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管理的公園、展覽館、名勝古跡、景區,憑“烈士親屬異地祭掃證明書”或者“烈士親屬異地祭掃介紹信”享受減免門票優惠政策。
異地祭掃辦理程序包括提出申請、制定計劃、開具證明、通報信息四個環節。符合條件且有異地祭掃意愿的烈士親屬,每年8月1日前向戶籍所在地或者常住地縣級人民政府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提出下一年度異地祭掃申請,提供相關信息。